郾城区在推进“阳光村务”建设中(以下“村务”均包括“居务”),探索形成了“传承+创新、固定+特色、线上+线下、 ‘脚底板’+大数据、APP+小程序”的“五个+”工作模式,有力促进了村务监督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。2019年、2020年,郾城区农村信访量分别同比下降41%、34%;在2021年的村“两委”换届选举中,郾城区实现了信访量和人访量“双零目标”。2021年7月,省委常委、省纪委书记、省监委主任曲孝丽到我市调研时,对郾城区“阳光村务”建设给予充分肯定。
一、传承+创新,让村务监督品牌“树”起来。全市“阳光三权”建设发轫于郾城区农村工作实际,农村干部对“阳光三权”理念接触时间最早、实践时间最长、群众基础最牢固,这是郾城区开展“阳光村务”建设的最大优势。郾城区充分发挥这一工作优势,在巩固深化“阳光村务”建设既有成果的基础上,紧跟全市建设步伐,进一步健全完善区、镇(街道)、村(居)三级责任落实体系,深入开展“阳光村务”规范提升、村务监督巩固提升等专项行动,并在全市率先聚焦“村务监督全程化”,制定出台《郾城区加强村务监督全程化工作实施方案》,强化对村级权力运行的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过程监督,努力打造保障有力、运行高效、群众满意的村务监督工作品牌。
二、固定+特色,让村务监督形式“活”起来。一是规定动作抓落实。认真落实市“阳光办”要求,把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作为“阳光村务”建设的重点工作,通过选优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、加强村务监督工作培训、实行村务监督工作月报告制度、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考核等举措,全面提升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水平。在今年5月份市“阳光办”下发的“阳光村务”建设工作通报中,郾城区被点名表扬。二是特色工作见成效。紧盯基层群众关心的三资管理、项目招标、涉农资金发放使用等村级权力运行的关键点,出台《农村集体资产自愿承包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管理暂行办法》《关于对涉农资金进行报备的通知》等规范性文件,并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村(社区)集体“三资”提级监督,为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。龙塔街道沙田知音小区探索成立“小区监委会”、实行“一事一议一监督”的特色做法,为城市社区加强小区民主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三、线上+线下,让村务监督过程“亮”起来。一是加强载体建设,夯实“亮”的基础。全面加强村务监督“三有一码”(村有公开栏、组有明白墙、户有明白卡、扫码知村事)公开机制建设,在全区184个村(居)设立“阳光村务公开栏”184个、村组“明白墙”1314面、入户发放《明白卡》70万张,大力宣传“阳光漯河网”二维码,实现了“阳光村务”信息线上线下监督全覆盖。针对过去村(居)线下公示资料风刮日晒易损毁、不利于监督的缺点,在全区推广“插卡式公示”,为公示资料穿上“风雨衣”,方便群众随时监督。此做法被市“阳光办”在全市推广。二是加强文化建设,营造“亮”的氛围。打造以“阳光漯河”建设为主题的城区公园、乡村游园15个,让基层干部群众在日常生活、休闲娱乐中,潜移默化接受“阳光三权”理念的熏陶,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监督。三是加强监督检查,确保“亮”的效果。区“阳光办”加强对村务公开的明察暗访,针对突出问题,制定下发《关于规范村务公开工作的通知》,从严从细提升公开质量、保障公开效果;将暗访发现的7个村级虚假公开典型案例制成视频,在全区“阳光漯河”建设规范提升推进会上公开曝光,让落后典型当众发言,彰显鞭策警示作用。
四、“脚底板”+大数据,让村务监督效果“实”起来。为了提升村务监督实效,郾城区在各镇(街道)建立了线上“微网格”,利用网格深挖村级治理潜力,变“治理”为“智理”。为了确保“微网格”数据全面、准确,各镇(街道)组织人员走村串巷,挨家挨户采集真实信息,逐项录入大数据中心。其中龙塔街道走访采集的居民信息比公安户籍系统信息多3.7万条。
五、APP+小程序,让村务监督载体“优”起来。根据城乡差别和群众关注点不同,在农村和城市社区探索不同的线上信息公开监督方式,初步形成了以商桥镇为代表的 “线上村务监督”和以龙塔街道为代表的“线上居务监督”两种模式。其中,商桥镇主要通过“阳光商桥”微信小程序,实现村级事务即时公开;龙塔街道主要依托“智慧龙塔居民通”、“网格通”双向APP,推进“阳光居务”公示公开。目前两种模式已分别推广到全区6个镇(街道),用户注册量达3万余人,有力促进了村级事务阳光公开。